close
一聽到熱量就會害怕、擔心嗎?
對於熱量來源、重要性的了解是正確的嗎?
<1>變胖、變瘦?
- 熱量攝取>熱量消耗=變胖/增肌/為了成長期、懷孕哺乳、病後復原所需...
- 熱量攝取<熱量消耗=減重/因疾病導致熱量攝取不足...
- 熱量攝取=熱量消耗=維持正常生理狀態及體重
<2>影響熱量消耗的因素?
- 活動量
- 基礎代謝率(BMR)
- 女性的BMR較男性低
- 肌肉/脂肪量:肌肉越多BMR越高
- 睡眠:睡眠BMR約為清醒時BMR的90%
- 生命成長時期,如懷孕、幼兒成長期BMR都會升高
- 減少熱量攝取,也會減少BMR!!!【不是吃越少,減肥就可以越快速/成功!】
- 適應性生熱反應、非運動型活動生熱反應(NEAT)
- 在寒冷的地方發抖、坐立難安的心情等,都會造成代謝作用上升
- 食物產熱反應(TEF、DIT、SDE、SDA)
- 攝取食物後,身體對於食物的消化、吸收、運送、儲存等代謝過程所產生的效應
- 產熱效應:蛋白質>碳水化合物>脂肪
- 非訂值,會因各種食物的混合而改變
- 疾病、體內的發炎/感染反應也可能會提高整體代謝速率
- 補充:為甚麼不是熱量越少,對減肥/減重越好?
- 當攝取的熱量不斷減少,血液中的甲狀腺素也會隨之下降,進而影響整體的代謝作用
- 另外,體重降低時,每種負重活動、運動能消耗掉的能量也會降低,並順帶降低瘦體組織能消耗的總能量
- 因此,人體每天至少都要攝取足夠的熱量,否則還沒減重成功就會先影響情緒、思考能力及身體機能!!
<3>熱量的來源?—三大營養素
- 碳水化合物:4 大卡/克,佔全日總熱量50-60%
- 蛋白質:4 大卡/克,佔全日總熱量10-20%
- 脂肪::9 大卡/克,佔全日總熱量20-30%
<4>國民飲食指南:
<5>每日六大類食物攝取份量?—我的餐盤
- 每天早晚一杯奶(一杯=240ml)
- 每餐水果拳頭大
- 菜比水果多一點
- 飯和蔬菜一樣多
- 豆魚蛋肉一掌心
- 堅果種子一茶匙
<6>簡易熱量計算&每日六大類份數
下一篇將和大家分享如何各種類食物的份量計算!!
<7>如何評估體重是否健康?
- 體重數值、BMI(身體質量指數)
- BMI=體重(kg)/身高平方(公尺平方)
- 例如:55公斤,165公分
- BMI=55/(1.65*1.65)=20.2
- 世界衛生組織、亞太地區及台灣對於體位的區分標準:
-
世界衛生組織
(WHO)
亞太地區
台灣
(衛生福利部)
過瘦
BMI<18.5
BMI<18.5
BMI<18.5
正常
18.5≦BMI<25
18.5≦BMI<23
18.5≦BMI<24
過重
25≦BMI<30
23≦BMI<25
24≦BMI<27
輕度肥胖
30≦BMI<35
25≦BMI<30
27≦BMI<30
中度肥胖
35≦BMI<40
30≦BMI<35
30≦BMI<35
重度肥胖
BMI≧40
BMI≧35
BMI≧35
- 腰圍:女性應<80公分,男性應<90公分
- 體脂肪分布及數值
- 個人健康狀況
- 個人體態意識健康與否,避免病態的身體意識
>>> 營養師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rd.joanne/
>>>有任何問題建議尋求專業人員(營養師、醫師)諮詢,請勿相信偏方、迷思和濫用產品!!!
>>>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